智慧局日前對AI專利整體技術及其AI硬體 (AI hardware)、知識處理 (Knowledge processing)、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演化計算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機器視覺 (Vision)、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語音 (Speech) 及規劃與控制 (Planning and control) 等8個分項技術,發布調查結果;以下摘錄智慧局調查結果內容。
全球AI的專利申請趨勢分析中,AI整體技術之申請數量於近10年內大幅成長,2020年已突破3萬件,就分項技術而言,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各國AI專利技術申請熱區。在我國,整體申請件數趨勢與全球相同,2017年起持續大幅成長,與2014年相較,2021年成長接近9倍,同樣是以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申請案佔最多。
全球AI專利技術的各國參與者中,美國申請人共5家公司,中國大陸申請人共3家公司。臺灣主要的技術參與者為鴻海、工研院、中華電信、資策會及英業達,顯示臺灣企業或研究機構在AI專利技術有相當之關注及投入。就機器學習的各國參與者來看,美國申請人共6家公司,排名第1名美國IBM與第2名有顯著差距,美國在AI模型開發及運算能力仍居主導地位。就臺灣來看,主要的技術參與者有位居第1名之工研院,第6名之中華電信,第8名之鴻海,可見工研院、中華電信及鴻海近年積極投入AI技術研發,成果日益彰顯。
就機器視覺的各國申請人來看,中國大陸申請人共9家公司,申請量位居首位,韓國則擠入第4名。就臺灣來看,主要的技術參與者為鴻海、工研院、中華電信、陽明交大及資策會,顯示在偏重硬體功能之機器視覺領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資料來源:智慧局公布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分析,智慧局,2025年10月23日。
<https://www.tipo.gov.tw/tw/tipo1/891-63091.html>
全球AI的專利申請趨勢分析中,AI整體技術之申請數量於近10年內大幅成長,2020年已突破3萬件,就分項技術而言,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各國AI專利技術申請熱區。在我國,整體申請件數趨勢與全球相同,2017年起持續大幅成長,與2014年相較,2021年成長接近9倍,同樣是以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申請案佔最多。
全球AI專利技術的各國參與者中,美國申請人共5家公司,中國大陸申請人共3家公司。臺灣主要的技術參與者為鴻海、工研院、中華電信、資策會及英業達,顯示臺灣企業或研究機構在AI專利技術有相當之關注及投入。就機器學習的各國參與者來看,美國申請人共6家公司,排名第1名美國IBM與第2名有顯著差距,美國在AI模型開發及運算能力仍居主導地位。就臺灣來看,主要的技術參與者有位居第1名之工研院,第6名之中華電信,第8名之鴻海,可見工研院、中華電信及鴻海近年積極投入AI技術研發,成果日益彰顯。
就機器視覺的各國申請人來看,中國大陸申請人共9家公司,申請量位居首位,韓國則擠入第4名。就臺灣來看,主要的技術參與者為鴻海、工研院、中華電信、陽明交大及資策會,顯示在偏重硬體功能之機器視覺領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資料來源:智慧局公布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分析,智慧局,2025年10月23日。
<https://www.tipo.gov.tw/tw/tipo1/891-6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