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專利局近日推出一份關於歐洲公共研究組織 (Public Research Organisations, PRO) 的專利活動及創新的研究報告。報告統計顯示,2001年至2020年之間,PRO提交的EPC申請案共有63,000件,複合年平均成長率為3.6%。
此份報告分析了250家PRO,發現這些機構在2001年至2020年之間,各自皆提交至少20件專利申請,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PRO專利申請案來自最頂尖的16家機構,顯示PRO的專利活動集中在少數主要研究機構手中。如圖1所示,專利申請量排行第一名的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其在這20年間向歐洲專利局遞交超過10,000件專利申請案;排行第二名的是法國原子能與替代能源委員會 (CEA);第三名則是德國的弗勞恩霍夫協會 (Fraunhofer-Gesellschaft)。
.png)
此份報告將專利申請模式分為以自身名義申請的「直接申請」,還有以第三方(企業或是合夥人)的名義申請的「間接申請」進行統計。圖2說明了歐洲的大學、PRO以及研究醫院的專利申請模式比例變化。大學在過去更傾向間接申請,直到近年,直接申請與間接申請的比例才趨於平均。PRO則是一直以直接申請為主,此申請策略可提高其研究結果的價值和商業化的機會。研究醫院在這20年間,直接申請的專利增加將近兩倍,但仍然以間接申請為主。另外,研究醫院主要申請的技術類型為藥物、生物技術和醫療技術與診斷。
.png)
除此之外,研究報告指出,大約34.2%的歐洲新創公司會與一個以上的機構聯合申請專利。新創公司與大學和PRO的雙重合作關係最為常見,大約有15.5%的新創公司採取此合作模式;大約7.5%的新創公司會採取同時和大學、PRO以及研究醫院合作的模式。此數據顯示,聯合申請對於歐洲新創公司而言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
1. Study shows vital role of public research organisations in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EPO, October 22, 2025.
2. The role of European public research in patenting and innovation, EPO, October 2025.
此份報告分析了250家PRO,發現這些機構在2001年至2020年之間,各自皆提交至少20件專利申請,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PRO專利申請案來自最頂尖的16家機構,顯示PRO的專利活動集中在少數主要研究機構手中。如圖1所示,專利申請量排行第一名的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NRS),其在這20年間向歐洲專利局遞交超過10,000件專利申請案;排行第二名的是法國原子能與替代能源委員會 (CEA);第三名則是德國的弗勞恩霍夫協會 (Fraunhofer-Gesellschaft)。
.png)
此份報告將專利申請模式分為以自身名義申請的「直接申請」,還有以第三方(企業或是合夥人)的名義申請的「間接申請」進行統計。圖2說明了歐洲的大學、PRO以及研究醫院的專利申請模式比例變化。大學在過去更傾向間接申請,直到近年,直接申請與間接申請的比例才趨於平均。PRO則是一直以直接申請為主,此申請策略可提高其研究結果的價值和商業化的機會。研究醫院在這20年間,直接申請的專利增加將近兩倍,但仍然以間接申請為主。另外,研究醫院主要申請的技術類型為藥物、生物技術和醫療技術與診斷。
.png)
除此之外,研究報告指出,大約34.2%的歐洲新創公司會與一個以上的機構聯合申請專利。新創公司與大學和PRO的雙重合作關係最為常見,大約有15.5%的新創公司採取此合作模式;大約7.5%的新創公司會採取同時和大學、PRO以及研究醫院合作的模式。此數據顯示,聯合申請對於歐洲新創公司而言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
1. Study shows vital role of public research organisations in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EPO, October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