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者,首也,本義作「始」解。旦者,日出地上之象也,本義作「明」解。元旦也者,即「始明」也,表示其為一年之始,開始大放光明之意。本期適逢元旦,特為賀詞,以為紀念,並祝福大家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人是習慣的奴隸,所以我們常常要回顧過去,才能展望將來。過去一年中,整體大環境一片衰退景象,是從2008年金融大海嘯以來最差的狀況。不止全球各國家地區如此,台灣更是出口連降十個月,經濟成長率不知能否保一。政治上的動盪不安,加速了經濟上的崩潰危機,成為台灣不可承受之重。媒體上名嘴們信口開河,大放厥辭,使人感嘆這世界還真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兩黨惡鬥令人民厭煩,造成普羅大眾的冷漠以對。政府施政上又三不五時地以一些小恩小惠討好民眾,一片追求小確幸聲中,反而迷失了大方向,再再均非國家之福。期待來春大選能為台灣帶來正面能量,一掃陰霾。
智慧財產行業今年亦無太大驚艷之處,專利案件量持續下滑中、商標案件數略有回昇(請參文末附表)。雖然台一事務所仍然能維持平盤,但顯然也是一種警訊,成長力道不再,未來尚有隱憂。智慧財產權案件申請量雖不能完全代表著該國的研發能量,但就科技的角度來看,若是有創新技術從申請專利保護的角度切入,就能主導市場並爭取到最大商機。分析兩岸的研發與申請力道顯然愈差愈大,台灣近來專利與商標的申請量大約都維持在每年四位數的緩慢成長或持平甚至下滑的狀態,但反觀對岸的大陸已經成為專利、商標的申請大國,並在其政府的強力主導下更朝向高質量的發明專利集中能量。反求諸己,我國的科技部似未對此多加著墨,若能採取更積極的態度,鼓勵我國企業研發並努力爭取國內、外專利,才能讓台灣保持技術領先,並從知識經濟上獲得高收益。
我國的品牌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不多,對於擁有諸多技術的台灣業者而言,處於代工的角色就喪失了最大的獲利機會。經濟部品牌發展計劃辦公室近年來為了提升企業品牌價值,推動多項策略,從診斷輔導以及導入智財/專利/商標/設計的角度來協助有外銷國外至少兩個地區以上的廠商拓展自有品牌。我們很樂意看到以政府的力量來協助企業開發屬於台灣企業的國際品牌,台一事務所也會積極協助我國企業走出去,到全球各地去取得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台一事務所自創辦人林鎰珠律師1952年執業律師後,並於1976年改制為台一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迄今已逾一甲子,與林晉章創辦人共創台一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改制亦已滿三十九年,明年即將進入不惑之四十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台一,除了提供較本國社會所要求更具有價值的服務外,並不間斷地研發創新,與時俱進,回饋社會,提昇形象,作為自我要求的基本理念,並以核心價值──經驗累積、人才累積、財物累積、社會服務累積,體現於日常生活與工作方式之中,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全球。如何調和股東的利益、員工的福祉、客戶的需求,使三項利益之經常一致,進而為社會提供服務,即成為台一同仁念茲在茲的課題。
104年度中,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三大基本法均無修正情事,公平交易法倒是大修了一番,相關增刪修改,容後詳述。法規雖無太大變化,實務仍在演進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兩岸交流更加頻繁,專利師協會與大陸官方的經常性交流,從民間的角色深入了解大陸官方的作法與思維,提供兩岸官方各種修法意見與審查實務見解的一致性。商標論壇除行政部門的交流外,已進展至司法交流的新境界,雙方的智慧財產法院與知識產權法院,已經開始交流,並將於明年正式開展工作,提供兩岸人民更新更廣的視角與眼界。以下即就二大主題,分述如下:
一、公平交易法之修訂:
公平交易法自民國八十年公布,次年施行後,已經過五次小修訂,104年度之第六次修訂,係屬全面修訂,業已於104年1月22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並經總統於二月四日公布施行。全文共分七章,都五十條,主要修訂重點如下:
(1)修正事業之定義(第2條);
(2)修正本會機關名稱,並刪除地方主管機關之規定(第6條等);
(3)修正獨占事業之認定標準(第8條);
(4)修正結合相關規定(第10條至第12條);
(5)修正聯合行為相關規定(第14條至第18條);
(6)明文禁止限制轉售價格行為,增訂但書,並準用於服務(第19條);
(7)修正明定事業不得為不當低價競爭或其他阻礙競爭行為;另以往處理之不當贈品贈奬促銷行為移列不公平競爭專章(第20條第3款及第23條);
(8)修正事業使他事業參與限制巿場競爭行為之規範(第20條第4款);
(9)刪除原條文第19條第5款,回歸營業秘密法規範;
(10)修正不實廣告行為規範(第21條);
(11)修正仿冒行為規範(第22條);
(12)新增終止調查制度(第28條);
(13)罰則內容類型化(第39條、第40條及第42條);
(14)增訂限制競爭行為裁處權時效為5年之規定(第41條);
(15)明定同業公會或其他團體之成員得予併罰(第43條);
(16)免除訴願程序(第48條)。
期盼新法的制定實施,能夠導正工商業界的一些亂象,撥亂反正,使我們生活的社會,朝向更為公平正義的康莊大道前進。
二、台一改制四十周年,立足台灣放眼全球
透過智慧型手機與網路所構成的物聯網溝通了全球各個角落,實踐了天涯若比鄰的夢想。從各國專利統計數字來看全球物聯網專利申請量在過去十年增加了約四成,而同期其他科技專利才提高5%,若用Google搜尋「物聯網應用」,可以找出九十六萬多筆相關資料,由此可知物聯網支配新科技更成為未來專利申請的趨勢,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身為智慧財產權服務業者的台一亦無法置身於這個聯通客戶、官方的物聯網之外。
過去這兩年台一也積極運用網路來與客戶做溝通,我們將台一雜誌數位化,以電子郵件傳輸方式發送,減碳環保又能提昇客戶收到的時效,若有舊雨新知想要得到電子檔的台一雜誌可Email到lawoffice@taie.com.tw索取。由本所專業單位認真經營的臉書──「專利新知不藏私」粉絲團,每天即時上傳專利新知分享讀者提昇專利能量,歡迎有興趣讀者多多參與打卡互動。
大陸因為市場廣大運用物聯網的熱度與密度都比在台灣高很多,從雙十一的購物造成的龐大商機,也讓台灣的業者眼亮心動。台一除了積極研究如何提供客戶更有價值的服務之際,更重視申請人的安全性與專業性,在大陸排山倒海而來的物聯網運用沖擊到台灣,造成申請人的憂慮之際,台一深入研究仔細分辨後,告知客戶因應之道,以及如何掌握自身的權益與優勢,我們再度以台一的專業規劃區隔出的優質服務得到國內外客戶信賴,因而四度獲得Asia IP雜誌最佳專利事務所榮耀,同時是第二年獲得Winner首獎。台一相信唯有提供最人性與最專業的第一線服務,才是我們再往下走更多的十年、百年的契機。
台一改制四十年來,重視人才培育,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專利師/律師/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我們的十五位資深的專利師/專利代理人,各自擁有不同的專業,領導協助辦案的技術服務同仁與專利工程師針對客戶的不同專業領域提供服務。
為客戶服務商標業務的十一位代理人每位都有超過十五年以上的經驗,帶領著三十餘位專精於商標法的專業同仁,努力捍衛客戶的品牌與商譽。台一也整合智慧財產的全方位法律保護,我們六位各有專長的律師,從最細節的地方為客戶做到滴水不漏的保護。
為國內、外申請人提供全方位智慧財產保護,一直以來都是台一全體同仁,秉持兩位創辦人經營理念努力不懈的願景。在四十周年的所慶,我們以同樣的信念來規劃並舉辦各項活動,台一會將全球的智慧財產的最新觀念帶給台灣的企業與申請人,共同建構台灣求新求變的必要性,歡迎各界關注舉行時間並報名參與。
年/項目
|
本國人
|
外國人
|
總數
|
||||||
發明
|
新型
|
設計
|
合計
|
發明
|
新型
|
設計
|
合計
|
||
2006
|
21,365
|
22,674
|
4,587
|
48,626
|
28,746
|
605
|
3,011
|
32,362
|
80,988
|
2007
|
23,330
|
22,214
|
4,051
|
49,595
|
28,346
|
501
|
3,392
|
32,239
|
81,834
|
2008
|
23,868
|
23,195
|
4,276
|
51,339
|
28,041
|
758
|
3,475
|
32,274
|
83,613
|
2009
|
22,712
|
24,289
|
4,255
|
51,256
|
23,942
|
743
|
2,484
|
27,169
|
78,425
|
2010
|
22,905
|
24,917
|
4,285
|
52,107
|
24,537
|
915
|
2,935
|
28,387
|
80,494
|
2011
|
23,518
|
24,094
|
4,609
|
52,221
|
26,564
|
1,076
|
3,127
|
30,767
|
82,988
|
2012
|
23,077
|
24,427
|
5,011
|
52,515
|
28,112
|
1,209
|
3,237
|
32,558
|
85,073
|
2013
|
21,730
|
23,837
|
5,147
|
50,714
|
27,488
|
1,188
|
3,821
|
32,497
|
83,211
|
2014
|
19,054
|
22,135
|
4,679
|
45,868
|
27,324
|
1,353
|
3,469
|
32,146
|
78,014
|
2015預估
|
16,124
|
19,757
|
4,385
|
40,266
|
26,650
|
1,234
|
3,368
|
31,252
|
71,518
|
商標申請案近十年件數統計;其中
(1)2015年以到十月份實際數字預估全年
(2)2006年~2009年因2006年7月13日起受理商標共有申請,故國內、外相加後會與總數不符。
|
本國人
|
外國人
|
總數
|
2006
|
51,107
|
14,350
|
65,1011
|
2007
|
47,371
|
14,741
|
61,4541
|
2008
|
45,876
|
14,244
|
59,5681
|
2009
|
47,009
|
12,677
|
59,6691
|
2010
|
50,998
|
15,498
|
66,496
|
2011
|
50,895
|
16,725
|
67,620
|
2012
|
55,696
|
18,661
|
74,357
|
2013
|
55,338
|
18,693
|
74,031
|
2014
|
56,217
|
19,716
|
75,933
|
2015預估
|
56,628
|
20,801
|
77,429
|